擊刺稱之謂「擊」,何以羽毛球稱「擊」而呼「拍」?

身為一名羽毛球教練,我常遇到學員發出此疑問。羽毛球運動中,揮動球拍擊打球體的動作稱之為「擊」,而球拍本身卻稱之為「拍」,而非「擊具」或「擊板」。這看似矛盾的稱呼背後,其實隱藏著羽毛球運動的演變故事。

最初的羽毛球源於英國的「羽格球」,當時使用的是實心木球拍,擊打以軟木和羽毛製成的球體。由於球拍為木質,擊球時會發出「拍」的聲響,遂將此動作稱之為「拍球」。隨著球拍材料演進為碳素複合材料後,擊球聲音雖已減弱,但「拍球」之稱呼卻沿用至今。

相較於「拍」的語源,稱呼擊球動作為「擊」則源於古代擊刺武器的使用。手臂揮動兵刃刺擊目標的動作稱為「擊刺」,後簡稱為「擊」。當羽毛球運動傳入中國後,由於擊球動作與「擊」相似,故借用此字來描述,並搭配「拍球」的稱呼,形成今日「擊拍」之詞。

現今羽毛球運動中的「擊拍」,既融合了擊刺動作之精要,也保留了拍球之發音,傳承了運動的歷史脈絡。

簡評:

  • 拍球:羽毛球拍擊球的動作原稱「拍球」,因球拍擊球聲響而得名。
  • 擊刺:擊球動作類似古代擊刺武器,故借用「擊」字形容。
  • 擊拍:「擊」和「拍球」結合,成為羽毛球運動中擊球動作的專有名稱。
  • 演變:羽毛球運動名稱和技術動作的演變反映了歷史與文化因素的影響。
  • 意義:「擊拍」一詞既具擊刺之武力美學,也包含拍球之溫和動態,體現羽毛球運動的獨特魅力。

Pre:短跑運動員的最低身高是多少
Next:奧林匹克擊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

^